电气工程 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公告
各位研究生同学:
2024 级 控制科学与工程/控制工程/人工智能 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安排如下:
第1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12日周五上午8:00-13:00
二、答辩地点:西三104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闫敬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韩松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呼子宇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李绍宝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王建格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卫燕侨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面向恶劣环境的视觉红外激光融合SLAM技术研究 |
李存阳 |
丁伟利 |
2 |
具身智能机器人端到端随动感知和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|
李立宇 |
丁伟利 |
3 |
起重机自主作业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|
陈梦楠 |
丁伟利 |
4 |
基于视觉和激光雷达数据的散货港口环境感知和测量技术研究 |
李政阳 |
丁伟利 |
5 |
起重机多模态远程交互和智慧管控技术研究 |
李佳鑫 |
丁伟利 |
6 |
陶瓷检测机器人自主作业技术研究 |
汪星月 |
丁伟利 |
7 |
起重机数字孪生混合现实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 |
张研 |
丁伟利 |
8 |
基于多视角姿态估计的工程机械驾驶员行为识别 |
孙擎 |
郝曼 |
9 |
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的船舶与皮带机联合调度优化 |
耿佳晨 |
李海滨 |
10 |
基于点云分割的无人机港口堆料体积检测 |
李凯 |
李海滨 |
11 |
门座式起重机的群智能优化算法 |
许硕 |
李海滨 |
12 |
基于增量学习的水下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|
李超凡 |
李海滨 |
13 |
基于GNSS和激光雷达融合的车辆自主定位 |
程佳松 |
李丽 |
14 |
兼顾停车效率的泊车轨迹优化方法 |
刘昶 |
李丽 |
15 |
基于相机和雷达信息融合的车辆跟踪 |
彭翊丞 |
李丽 |
16 |
基于相机和雷达融合的车道线检测与车道保持方法的研究 |
王道琛 |
李丽 |
17 |
基于GPS和激光雷达融合的多车辆协同定位研究 |
徐大海 |
李丽 |
18 |
仓储环境中多机器人协同地图更新 |
薛世瑜 |
李丽 |
19 |
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智能体控制 |
曾晨松 |
李晓磊 |
20 |
基于视觉标定与声光通信的无人船控制研究 |
赵奉时 |
李晓磊 |
21 |
基于角位移刚性理论的多智能体编队和定位 |
李楠 |
李晓磊 |
22 |
基于强化学习的工业物联网AoI优化研究 |
李嘉宁 |
刘志新 |
23 |
基于RSMA的无人机通感一体化研究 |
李鑫元 |
刘志新 |
24 |
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的物理层安全策略研究 |
丁朔 |
刘志新 |
25 |
基于强化学习与信任机制的水声通信网络安全路由算法 |
刘旭辉 |
刘志新 |
26 |
RIS辅助的MIMO SWIPT下行链路波束成形设计 |
张自源 |
刘志新 |
27 |
基于语义通信的无人机辅助物联网数据收集系统优化研究 |
张增垚 |
刘志新 |
第2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9日周二上午8:00-13:00
二、答辩地点:西二205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罗小元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温淑焕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杨亚娜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郑维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刘国聘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李欣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未知输入下传感器网络系统分布式状态估计方法研究 |
王兴叶 |
李晖 |
2 |
用于人机协作的交互式vla-rl机械臂系统 |
李扬 |
李军朋 |
3 |
基于分层强化学习的机械臂复杂操作策略研究 |
石静涵 |
李军朋 |
4 |
基于vggt的端到端三维重建优化与应用研究 |
赵陈柯 |
李军朋 |
5 |
面向复杂操作任务的多模态3D扩散策略研究与应用 |
王旭晨 |
李军朋 |
6 |
基于强化学习优化和多模态融合的机械臂控制 |
韩艳博 |
李军朋 |
7 |
基于扩散策略的机械臂控制研究 |
王俊泽 |
李军朋 |
8 |
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及在钢板表面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|
张婉佳 |
李军朋 |
9 |
基于神经网络的拉格朗日系统的联通性一致控制 |
刘振宇 |
李亚峰 |
10 |
随机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 |
郑翔飞 |
李亚峰 |
11 |
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执行器故障容错控制研究 |
高珂欣 |
李亚峰 |
12 |
基于数据驱动的电池储能系统时序FDIAs防御框架 |
周丛睿 |
苏连成 |
13 |
反推力吸附爬壁机器人实现与运动分析 |
王金涵 |
苏连成 |
14 |
基于分布参数存档的随机环境变化的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 |
刘星宇 |
孙浩 |
15 |
基于复杂森林环境特征提取的激光雷达SLAM算法研究 |
李野 |
孙浩 |
16 |
面向大规模稀疏问题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及应用 |
马建龙 |
孙浩 |
17 |
跨域时钟同步算法设计 |
于建宇 |
孙浩 |
18 |
基于TabPFN算法的多任务优化算法研究 |
张竞文 |
孙浩 |
19 |
面向变工况的旋转机械鲁棒故障诊断域泛化方法研究 |
曾范旺 |
魏立新 |
20 |
基于模型预测的桥式起重机定位及止摆控制策略研究 |
翟晓松 |
魏立新 |
21 |
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算法研究 |
侯涛 |
魏立新 |
22 |
基于流形融合Mamba的轴承状态感知及寿命预测研究 |
李吉喆 |
魏立新 |
23 |
基于群智能算法的物流系统调度优化研究 |
于青路 |
魏立新 |
24 |
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环扎机控制策略研究 |
吕冬瑞 |
魏立新 |
25 |
面向开放动态环境的滚动轴承自适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|
马芃宇 |
魏立新 |
第3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12日周五下午14:30-19:00
二、答辩地点:电B408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方一鸣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陈志旺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袁亚洲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张柳柳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张翠华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苏佳伟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基于联邦学习的多模态情感辨识研究 |
畅婧文 |
陈健楠 |
2 |
基于TD3的挖掘机轨迹规划与动态避障研究 |
陈泽虹 |
陈健楠 |
3 |
面向精细操作任务的脑控机械手共享控制策略研究 |
杨明威 |
陈健楠 |
4 |
面向不同环境的室内人机交互导览机器人 |
侯兆伟 |
陈树宗 |
5 |
基于深度学习的不完备数据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|
崔志远 |
樊凤杰 |
6 |
基于图谱域自适应的滚动轴承跨域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|
何珍妮 |
樊凤杰 |
7 |
基于增量少样本新类感知的滚动轴承诊断方法研究 |
袁绪林 |
樊凤杰 |
8 |
船舶的最优预定义时间控制研究 |
李焰权 |
李建雄 |
9 |
基于神经网络的随机拓扑多智能体模型预测控制 |
李宇琪 |
李建雄 |
10 |
基于全驱系统的机械臂最优控制研究 |
王希佟 |
李建雄 |
11 |
基于多项式模糊模型的机械臂事件触发跟踪控制 |
田加宽 |
李晓苗 |
12 |
基于模糊控制的切换正系统分布式滤波器设计 |
彭腾文 |
李晓苗 |
13 |
飞行汽车的参数匹配和能量管理研究 |
许鸿涛 |
李晓苗 |
14 |
基于事件触发通信的多智能体一致性智能控制 |
刘宇洋 |
李亚峰 |
15 |
基于大模型的零样本室内物品导航方法研究 |
梅龙磊 |
李亚峰 |
16 |
具有图像级建图和高效跟踪的神经隐式RGB-D SLAM |
秦茂 |
李亚峰 |
17 |
基于深度相机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机器人建图导航 |
孙培迪 |
李亚峰 |
18 |
输入饱和下基于复合学习的机械臂柔性性能控制 |
黄少轩 |
刘国聘 |
19 |
受限条件下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追踪控制研究 |
郑宇航 |
刘国聘 |
20 |
输入饱和下基于自适应的四旋翼无人机预定性能控制 |
李家康 |
刘国聘 |
21 |
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网联车辆系统控制 |
李祥龙 |
王建格 |
22 |
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网联车辆智能控制 |
涂旺深 |
王建格 |
23 |
智能网联车辆共享学习控制 |
姚召林 |
王建格 |
24 |
基于固定时间观测器的车辆队列攻击检测 |
刘少龙 |
吴忠强 |
25 |
演化多目标多任务优化中的有效计算资源分配 |
吕金杰 |
吴忠强 |
26 |
基于马尔可夫转移场与改进ResNet-18 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|
宫玉柏 |
吴忠强 |
第4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17日周三上午8:30-13:00
二、答辩地点:西三105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焦晓红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刘仙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李国强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耿清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秦利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付世佳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面向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侧扫声纳图像目标高效检测算法研究 |
闫昊 |
李鑫滨 |
2 |
具有规定性能的水下机械臂预定义时间滑模控制 |
刘志强 |
李鑫滨 |
3 |
基于LOS导向Bi-LSTM管式模型的水下异构机器人运动轨迹预测研究 |
王瑞 |
李鑫滨 |
4 |
基于VAF的抗差水下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|
赵然 |
李鑫滨 |
5 |
基于多通道脑电的儿童麻醉年龄依赖性研究 |
刘驰 |
梁振虎 |
6 |
基于神经振荡理论的丘脑—皮层耦合评估方法研究 |
王志华 |
梁振虎 |
7 |
基于脑电的环泊酚麻醉意识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|
张全欣 |
梁振虎 |
8 |
基于视觉诱发电位和VR的脑控机器狗系统设计 |
梁帅龙 |
梁振虎 |
9 |
基于多通道脑电的全麻镇痛的评估方法研究 |
刘帅奇 |
梁振虎 |
10 |
基于fMRI的自闭症儿童麻醉药物干预后脑功能评估 |
陈龙 |
梁振虎 |
11 |
融合脑电—脑氧的ECMO病人脑功能评估方法与系统设计研究 |
田子帅 |
梁振虎 |
12 |
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及实验研究 |
张翼飞 |
刘乐 |
13 |
基于改进RRT*算法的人体按摩康复机械臂运动规划研究 |
陈思润 |
刘乐 |
14 |
基于全驱系统理论的一类非线性系统容错控制及实验研究 |
陈卓露 |
刘乐 |
15 |
基于YOLO11的连铸板坯动态检测及板坯号识别算法研究 |
李子洋 |
刘乐 |
16 |
基于全驱系统方法的一类非线性系统优化控制及实验研究 |
刘展鸣 |
刘乐 |
17 |
多时间尺度下电氢耦合港口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|
陈嘉琦 |
马锴 |
18 |
基于多阶段充电策略的船舶储能系统充电优化方法研究 |
孙汉蕊 |
马锴 |
19 |
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温控负荷调度策略研究 |
侯旭箫 |
马锴 |
20 |
考虑不确定性的全电动船舶航行规划与能源管理策略研究 |
王帆 |
马锴 |
21 |
基于博弈论的云边协同港口通信资源优化与任务调度研究 |
王虹博 |
马锴 |
22 |
深度调峰工况下电厂锅炉干排渣机冷却风量控制 |
李佳瑶 |
王振春 |
23 |
基于多智能体的隐私保护及拓扑分析 |
杨岩 |
王振春 |
24 |
融合三维点云与热红外信息的炉渣关键参数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|
张昊 |
王振春 |
25 |
面向复杂海洋环境波浪能转换装置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|
张硕 |
王振春 |
26 |
能量可回收多级线圈发射器参数最优配置研究 |
刘洋 |
王振春 |
第5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9日周二下午14:00-19:00
二、答辩地点:西二104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唐英干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车海军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张聪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赵靖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付灵弟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谷少萌 |
讲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基于多模态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抓取机械臂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|
周凌云 |
关哲 |
2 |
基于语义分割先验的点云补全算法研究 |
陈资涵 |
李雅倩 |
3 |
基于视觉的港口抓斗定位和位姿检测 |
荣维鹏 |
李雅倩 |
4 |
面向小样本场景的港口运输机松缆检测研究 |
高奕飞 |
李雅倩 |
5 |
基于红外图像超分的车辆驾驶道路状况目标检测 |
刘恩月 |
李雅倩 |
6 |
多容水箱的预设时间控制方法研究 |
李佳星 |
刘福才 |
7 |
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具身感知控制技术研究 |
李哲旭 |
刘福才 |
8 |
基于YOLO11的汽车轮毂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|
王渊超 |
刘福才 |
9 |
基于一体化电机的动态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|
李江 |
刘福才 |
10 |
基于关键操作的在轨建造机器人通用性装配策略 |
常剑雄 |
秦利 |
11 |
下肢康复外骨骼自协同平衡控制的跨域泛化 |
逯广通 |
秦利 |
12 |
面向红外无损检测的机器人 3D 自适应场景感知 |
王旭 |
秦利 |
13 |
考虑重力影响的空间机械臂预定时间控制 |
张艺霞 |
秦利 |
14 |
基于改进的LSTM与模型预测控制的PHEV多目标能量管理研究 |
杜国鑫 |
任丽娜 |
15 |
计及电动汽车的园区能源系统低碳优化方法研究 |
王宏德 |
任丽娜 |
16 |
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能源互联微电网P2P能量交易 |
陈一猛 |
任丽娜 |
17 |
基于音频检测的电机轴承故障预测研究 |
茹海洪 |
张文明 |
18 |
基于视觉的水面异物检测算法研究 |
徐驰 |
张文明 |
19 |
基于点云分割的铸件毛边检测算法研究 |
闫佳鹏 |
张文明 |
20 |
基于人类演示视频关键帧解析的机器人技能迁移与零样本泛化研究 |
贾亿存 |
张营 |
21 |
新型人机交互分割架构: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势引导的目标分割 |
高一月 |
张营 |
22 |
在杂乱环境中面向任务的机器人抓取研究 |
郝一波 |
张营 |
23 |
面向任务的机器人操作与抓取方法 |
刘金杭 |
张营 |
24 |
物品交付过程中面向任务的机器人抓取 |
全江龙 |
张营 |
25 |
结合CLIP的人物交互检测算法研究 |
杨树荣 |
张营 |
26 |
基于Retinex理论的夜间图像语义分割 |
张式霖 |
张营 |
第6组
一、答辩时间:9月10日周三上午8:30-13:00
二、答辩地点:西一203
三、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
答辩委员会 |
姓名 |
职称 |
工作单位 |
所属学科 |
主席 |
李鑫滨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|
梁振虎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王振春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刘乐 |
副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李阔 |
教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秘书 |
李倩 |
实验师 |
燕山大学 |
控制科学与工程 |
四、答辩论文
序号 |
论 文 题 目 |
作者 |
指导教师 |
1 |
带宽受限与网络攻击下信息物理系统跟踪控制 |
高佳欣 |
耿清 |
2 |
基于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追逃博弈控制研究 |
崔尧顺 |
耿清 |
3 |
网络攻击下基于模型预测的非完整车辆编队控制 |
刘昭 |
耿清 |
4 |
全状态约束下带有指令滤波误差补偿机制的非线性系统抗入侵控制 |
李敬 |
华长春 |
5 |
面向装载机自主作业的物料感知方法研究 |
王冲 |
华长春 |
6 |
基于事件触发控制的预设时间追踪 |
陈威 |
华长春 |
7 |
基于洗出算法的六自由度平台运动模拟研究 |
李京中 |
华长春 |
8 |
基于VR的塔式起重机遥操作沉浸式人机接口设计 |
王奥政 |
华长春 |
9 |
基于分层和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|
许奕恒 |
华长春 |
10 |
基于视觉基础模型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方法研究 |
张建宇 |
华长春 |
11 |
互联环境下电动汽车热管理与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|
王朝蕾 |
焦晓红 |
12 |
基于道路交通法规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合规性策略优化 |
王乃畅 |
焦晓红 |
13 |
复杂路况下智能车辆防御性驾驶策略研究 |
王奕松 |
焦晓红 |
14 |
涡轴发动机转速调节的混合动力飞行器高效能量管理策略 |
谢辉 |
焦晓红 |
15 |
基于端到端模型的舌象分类研究 |
范文豪 |
李国强 |
16 |
面向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的YOLO11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|
徐航 |
李国强 |
17 |
基于mamba改进yolov8模型的路面缺陷小目标检测研究 |
李瀚 |
李国强 |
18 |
基于主动悬挂机器人的双闭环控制 |
李嘉威 |
刘爽 |
19 |
面向主动悬架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|
孙骥 |
刘爽 |
20 |
基于无磁链模型的馈能悬架模型预测电流预测控制方法研究 |
温静 |
刘爽 |
21 |
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设计 |
戴嘉玮 |
刘爽 |
22 |
面向主动悬架液压系统的复合抗干扰控制方法研究 |
王悦骏 |
刘爽 |
23 |
基于激光点云的三维目标实时检测与运动轨迹追踪 |
谷博通 |
刘爽 |
24 |
基于3D激光雷达和IMU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动态SLAM算法研究 |
苏纳宇 |
刘爽 |
25 |
基于神经群模型的癫痫患者脑电研究与拟合 |
李佳磊 |
刘仙 |
26 |
基于神经群模型的大鼠脑电数据模拟研究 |
孙洪涛 |
刘仙 |